2019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大汇总(96页)

2019-10-17 10:58:22
温馨提示:以下是纯文字版预览,格式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,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,请放心下载。

1.观潮

教学目的:

1 通过学习,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,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。

2 学习作者有顺序、抓特点的观察方法,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怎样积累材料。

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会用“逐渐” “恢复”造句。

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第三、四自然段。

教学重点:

理解课文中有关“潮来之时”的描写,学习作者有顺序、抓特点的观察方法。

教学难点: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。

教学时间:

二课时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一、导入新课。

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、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,但是,们看到过江潮吗?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《观潮》。

二、初读课文。

提出要求:轻声读课文,自学生字新词,边读边想象“潮来前” “潮来时” “潮来后”的景象,尝试给课文分段。

学生自学,教师巡视指导。

三、检查交流。

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?

2 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?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?

3 因此,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?为什么这样分?

四、精读课文。

() 读第一段。

1 齐读第一段,问: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?

2 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?

() 讲读第二段。

1 指名读第二段,思考: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? 江潮还没来,作者看到了什么?

2 默读第二段,思考: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?人们的心情 怎么样?并动手画句子。

3 指名读句子。

4 “人山人海”说明什么? “等着、盼着”说明人们心情怎样?

() 讲读第三段。

1、生自学。

2、交流讨论。

(1) 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?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 来?江潮到近前时,声音是怎样的?

(2) 指导朗读。

(3) 师生评议,加深理解。

(4) 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。为什么把江潮比作“一条白 线”?理解词语“横贯”“只见白浪翻滚,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 色城墙”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?两丈多高有多高? “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”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 么? “浩浩荡荡”说明什么?

(5) 指导朗读。

() 讲读第四段。

1、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,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?齐读最后一段,思考:这一段共有几句话?每一句讲了什么?

2、交流讨论。

五、课堂小结: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旧知。

二、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。

三、学习课文有顺序、抓特点的观察方法。

1、《观潮》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?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。

2、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?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,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。

四、巩固生字新词。

五、课堂练习

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 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。

3 练习背诵第三段。

六、布置作业:熟练地背诵第三、四自然段。

板书设计:

潮来前  平静

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

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

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

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

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

2走月亮

教学目标:

1、学会本课中的生字,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, 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,背诵课文。

3、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,体会“我”与 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,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。调动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,谈自己的切身体会。

教学重点

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,体会 “我”与阿妈浓浓的亲情,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,培养 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。

教学难点:

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,发挥学生的想象,让画面 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,激起学生读的欲望,让情感在读中体悟、升华, 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,品味文章的语言美。

教学准备:

多媒体课件

教学时间:二课时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一、师生谈话导入

师:同学们,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?你们去过什么样的 地方?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,你有什么感受?

今天,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,再来 感受一下吧。(板书课题:走月亮)

二、习生字词

1 教师朗读课文。

2 学生自读课文。(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,初步扫除语言障碍;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;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, 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。)

3、分段检查(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)

4、交流不明白的词语

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、洱海、白族,使学生对美丽 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。

5、认读生词。(自读,指读,开火车读)

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“载”的读音,在这里是“运载 (z a i ) ”。

6 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。

三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1 通过读课文,谁能说说“走月亮”是什么意思?

2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
3 读完这篇文章后,你有怎样的感受?

第二课时

一、导入。

师:这节课,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“走月亮”吧。

二、品读课文

师: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,然后找出最喜 欢的自然段,多读几遍,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。

(二)、全班交流,指导朗读。

1、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。

第二自然段:秋天“月儿是那样明亮,月光是那样柔和,照亮 了……照亮了……也照亮了……”

月光洒满人间,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,这迷人的月夜 使“我”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。

(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,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。)

第四自然段:“细细的溪水,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,流着月光”。

“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,每个小水塘,都抱着一个月亮!”

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,“我”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, 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,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,看到了 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。 秋风轻拂,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。

(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,并通过朗读宣泄看 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。)

第六、七自然段: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,耳闻秋虫唱歌和夜 鸟拍打翅膀的声音,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 气,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,就像 到了仙境一样。

(引导学生合理想象:

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?

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?

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,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?

④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。)

2、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,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?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、高兴,还有没有 其他原因呢?让我们再来读一读,找一找。

第三自然段:在明亮、柔和的月光下,阿妈喜欢领着“我” 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,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,该有 多么幸福哇!

(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,理解 作者的感受,并有感情地朗读。)

第四自然段:阿妈领着“我”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,使“我” 想起白天阿妈带着“我”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,更感到幸 福甜蜜。

(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,来感受作者此 时幸福甜蜜的心情,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。)

第七自然段:在迷人的月下,阿妈拉着“我”的手,“我”感到 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。我们贴得很近,“我”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 熟悉的气息,这让“我”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 亲情。

(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,感受妈妈身上的 温暖气息,并个性化的朗读。)

第七自然段:“我”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 星星,好像也在天上走着,走着……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, 不就是在和阿妈与“我”比赛吗?不,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,“我” 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,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。

(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,并个性化的朗读。)

3、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,也体会到了情美,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。

三、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,谈感受

1 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?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,然后全班交流。

2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?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,然后全班交流。

教师随机点拨: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,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,是那样的温暖,那样的幸福、快乐。

四、整体回顾

1、《走月亮》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,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,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,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,再读全文,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!

2、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。

五、小练笔

说到亲情,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:小路上,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;风雨中,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;月夜下,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。浓浓的亲情中,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。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,你感受到了吗?同学们想一想,说一说,然后写下来。

板书设计:

2.走月亮

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

走过:溪岸桥果园

“我”和阿妈)看到: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

浓浓亲情

听到:秋虫唱鸟拍翅膀…… 想到: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

3*现代诗二首

秋晚的江上

一、新课导入:

用一幅画导入,引起学生思索——夕阳西下,照红了江面,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。

归纳学生发言,引出所讲题目《秋晚的江上》

二、初读诗歌

1.教师范读(注意语速、语气、语调)

强调字音

2.学生齐诵读


点击下载
登录 后发表评论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