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1等比数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

2019-04-18 16:13:00
温馨提示:以下是纯文字版预览,格式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,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,请放心下载。

2.4等比数列(第一课时)

江门市江海区外海中学

黄亮明

(一)教学目标

1.知识与技能: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;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;

2.过程与方法:通过实例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,经历由发现几个具体数列的等比关系,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,通过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类比,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.

3.情态与价值: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能力.

(二)教学重、难点

重点: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

难点: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

(三)学法与教学用具

学法:首先由几个具体实例抽象出等比数列的模型,从而归纳出等比数的定义;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类比,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。

教学用具:投影仪

(四)教学设想

[创设情景]

分析书上的两个例子,各写出一个数列来表示

[探索研究]

两个数列分别是①1, 2, 4, 8,

②1,观察两个数列: 对于数列①,从第2项起,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2 对于数列②,从第2项起,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1

2111,,,…

824可知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:从第2项起, 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常数. 于是得到

1

等比数列的定义:

一般地,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,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,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.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,通常用字母q表示(q≠0) 因此,以上两个数列均是等比数列,公比分别是2,1. 2

在归纳等比数列公式时,让学生先回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,类比这个过程,归纳如下:a2=a1q a3=a2q=(a1q)q=a1q2

a4=a3q=(a1q2)q=a1q3 … …

可得 an=a1qn-1

[注意几点]

不要把an错误地写成an=a1qn

对于公比q,要强调它是“从第2项起,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”防止把相邻两项的比的次序颠倒

首项和公比均不为0 2

[例题分析] 例1 在等比数列{an}中,

(1)已知a13,q2,求a6;1,q3,an243,求n;3(3)已知a1=16,a5=81,求q.

(2)已知a1变式训练:在等比数列{an}中,已知a32,a616,求an.

评注:帮助学生再次体会通项公式的作用及其与方程之间的联系

[课堂小结]

(五)评价设计

(1)课后作业:必做-课本第53页第1题

选做-《全优课堂》第28页例1、例2、例3 (2)课后思考:在等比数列an中:已知a5a116,a4a26,

求an. 3

点击下载
登录 后发表评论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