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文原文

一到端午节,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,盼着我们回去。

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,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,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。外婆一掀开锅盖,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。剥开粽叶,咬一口粽子,真是又黏又甜。

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,花样也多。除了红枣粽,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。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,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,分给邻居吃。

长大了我才知道,人们端午节吃粽子,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

本文作者屠再华,选作课文时有改动。

  • duān
  • zòng
  • jié
  • zǒng
  • jiān
  • fēn
  • dòu
  • ròu
  • dài
  • zhī
  • niàn
  • jié
  • zhēn
  • fēn
  • dòu
积累
美滋滋 又黏又甜 红红的枣 白白的糯米 青青的箬竹叶
其它理解内容

教材分析

《端午粽》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,并说明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。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,第1自然段写出了端午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的画面;第2、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;第4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。本篇课文呈现出一幅节日期间温馨的画面,让学生感受到“浓浓的亲情”。

作者介绍

屠再华(1932~)笔名杜鹃花,男,汉族,浙江杭州人。
著有散文集《常有灯为伴》、《快乐老家》,童年散文集《嘟嘟糖和小雪灯》,儿童散文诗集《娃娃闹海》、《幼儿文学作品选——小魔伞》,童话集《卖花小鹿》等。曾获浙江省文学类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、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优秀作品奖和银奖。

相关资料

1、端午节
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,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端午也称端五,端阳。此外,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,如:午日节、重五节,五月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,天中节、地腊、诗人节、龙日等等。2、粽子
“粽子”,又称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。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,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。到了晋代,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。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,亦传播甚远。日本、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。

易错的字

真:里面有三横。
米: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分:是“八”字头,不是“人”字头。

部首

端——立字旁(站、 童、亲、 产、章)
粽——米字旁(粗、精 、粒、粉、 粘)

积累

美滋滋 又黏又甜 红红的枣 白白的糯米 青青的箬竹叶